最新消息:微信号:upumusic 开通会员 | ¥68月会员 ¥98季度会员 ¥198年会员 ¥298终生会员 | 网站资讯均来自互联网索引,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为什么大众很少会去听古典音乐?

音乐知识 音频吧 34浏览

放眼世界,无论中国还是国外,听西方古典音乐的人并不占多数。相比大众的流行音乐,古典音乐总是显得有些小众,大众很少去听古典音乐的原因是什么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原因1:缺少文化资本和鉴赏所谓”高雅艺术”的惯习


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曾经将文化作为其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在《区分9》(La Distinction)一书中,布尔迪厄指出所谓”高雅化”和“大众文化”的二元对立只不过是用来区分不同阶级的象征符号罢了。“上层社会”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文化,即”高雅文化”,例如油画、雕塑、古典音乐、哲学、文学等,用以与所谓“中产阶级”和“普罗大众”加以文化上的区隔。上流社会的高雅文化是全社会的“文化标杆”而存在的,“中产阶级” 为了形成文化上的自我阶级身份认同,与下层社会形成品味上的区隔,会将”高雅文化”进行适度的通俗化改编,比如古典与流行的音乐的结合等等。按照布氏的观点,文化并不存在高雅和低俗之分,它只是用来区分不同阶级的象征符,用以满足特定阶级的自我认同。为了进一步对文化上的娶个加以阐述,布尔迪厄用了其自创的“文化资本”和“惯习”概念加以阐释。按照他的说法,“文化资本”和”惯习”是从小就习德了,成年后很难通过后天努力获得。经济条件优渥的上流社会家庭,通过耳濡目染的方式,将自己掌握的文化知识、思维方式和习惯传递给自己的下一代,在这一过程中下一代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习德对于所谓“高雅艺术品”的鉴赏力,包括但不限于“高雅的”美术展览品、古典音乐作品和各种文学、戏剧、雕塑展品。作为一种资本,”文化资本”可以与“社会资本”、“经济资本”一同转化为“符号资本”, 为特定阶级存在的合法性提供依据。

原因2:缺乏音乐相关基础知识


这个非常好理解,但我个人认为这并不是古典音乐无法在大众群体中流行起来的主要原因,详细原因将在下一个原因阐述。只不过,缺乏相关的基础音乐知识的确会对欣赏古典音乐形成阻碍,如对于调性、曲式、织体、和声、节奏、旋律、体裁(交响曲、协奏曲、奏鸣曲、室内乐9、歌剧、X重奏)等基础概念的不了解,对于作曲家所处的欧洲各国不同的文化背景、民族、历史的陌生,都会形成阻碍。


原因3:缺乏外语相关基础知识


在当代流媒体音乐平台上,大多数唱片、曲目是用英语、德语、法语(大部分交响曲、协奏曲、室内乐)、意大利语(大部分速度记号标记、歌剧)、西班牙语(大部分古典吉他音乐)标注的,如果不懂这些语言,造成的结果就是看不懂专辑名称、看不懂作曲家、演奏艺术家的名字、看不懂曲目的名字。即使一个人懂得英语能够看懂大部分古典音乐的名字,不懂法语、德语、意大利语仍然会产生一定的障碍。肖邦、李斯特、拉赫玛尼诺夫创作的很多曲目是用法语标注的,即使他们都不是法国人,更别提圣桑、德彪西、拉威尔、柏辽兹Q、法兰克等法国人创造的曲目都是法语;21世纪了,很多古典音乐出版厂牌仍然不喜欢把他们翻译成英语,搞清楚这些语言已经是一大头痛难事。

原因4:现代性的快生活节奏不能为欣赏古典音乐创造良好的环境


古典音乐的衰落和流行音乐的兴起都发生在20世纪,20世纪同时也是现代性进一步加深的时代。 20世纪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同时也是各类科学技术集中爆发的年代,广播、电视都是20世纪的发明。在人类科技迅速进步这一实上,现代性可谓功不可没。具理性、科层制9在加快社会生产效率的同时,也改变了我们欣赏各类文化作品的习惯。进入20世纪,我们对于文化作品的欣赏很大程度上已经“快餐化”了。同时各类文化作品也被商品化了。法兰克福学派学者阿多诺对于此有着详尽的论述。阿多诺为此提出了文化工业理论,认为流行音乐是一种“伪个性化”的文化,表面上流行音乐似乎很多元,实际上流行音乐就像业般的流水线一样被生产出来,千篇一律的同质化,没有任何个性可言。无疑问,阿多诺对于两种不同音乐类型的意见和看法是具有偏向性的,有人批评他站在精英主义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但阿多诺的观点的确为我们理解古典音乐的衰落和流行音乐的崛起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那就是现代性下,处在效率至上社会环境下的我们,根本就没有耐心欣赏完一首长达30分钟的浪漫主义协奏曲、40分钟的古典主义、浪漫主义交响曲,更别提马勒长达70分钟以上的交响曲作品。

而且对于许多缺乏基本乐理、音乐知识的听众来说,要反复听才能获得一种“共鸣感”。相较流行乐,获得共鸣感实在是太容易了。虽然流行乐在节奏、旋律、和声上泛善可陈,但流行乐丰富的音色足以迅速抓住一个听众的耳朵。 而古典乐虽然能在节奏、旋律、和声上创造出丰富的变化,但缺乏古典音乐欣赏能力、习惯和知识的听众很难在短时间内抓住长达40分钟交响曲中作曲家想要表达的意思。在音色问题上,古典音乐更是逊色,自20世纪开始, 电吉他、电司、合成器9、Autotune等乐器、专业音乐制作设备和软件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传统乐器所营造出来的音色,而再高明的配器大师所创造出音色相较音色丰富的流行乐总还是有限的。此外,自20世纪开始,传播媒个的进化同时也对音乐文化的传播和分享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在美国,商业广播电台通过更加通俗的流行音乐来吸引受众,时常只有3分钟短暂的流行音乐使得在广播音乐节目中穿插商业广告更加容易,音乐的通俗化、广泛的受众、广告的二次售卖由此形成了一个正向的商业经济循环,这一现象也印证了阿多诺所说的文化商品化,异化为可交易的消费品的现象。而进入21世界的今天更是如此,3分钟的流行音乐更加易于分享和传播,在短视频平台上,可能截取一小段副歌旋律就可以让一首歌火起来, 但同样的操作却很难让古典音乐流行起来,因为古典音乐的聆听需要耐心,一个奏鸣曲式的交响曲乐章至少需要听众完整地听完ABA三个完整的部分才能获得共鸣的感受。

原因5:在“社交特性”上,相比流行音乐,古典音乐处于弱势的状态

自现代流行音乐诞生以来,音乐的分享特性就开始逐渐凸显起来了。一首带有人声声部的歌曲,配上朗朗上口的节奏和旋律,立刻就可以快速传播开来。人们通过清唱、卡拉OK的方式获得同词曲创作者、演唱者一样的共鸣体验;假如和其他人一起唱,比如在演唱会现场演唱的场合上,会获得更加强烈的情感体验。从这个意义上说,对于流行音乐的传播、演唱和分享,是一种社交活动。但古典音乐很难做到这一点。 要像流行音乐一样获得强烈地共同体验, 必须学习一门乐器,与他人合奏。相比流行音乐,古典音乐的学习成本、演奏更高,因此在现代社会中生活的大部分人不会讲一起聆听古典音乐作为一种社交活动。

转载请注明:Audioba-音频吧编曲混音资源网 » 为什么大众很少会去听古典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