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们在混缩的时候都会调整EQ,但是我相信各个乐器在配合得恰当的前提之下,没有调整EQ之前,听起来至少也应该是过得去、并且不别扭、甚至是可以很优秀的。如果抛开演奏内容和方式,单单凭借着调整EQ、调整混音,企图来创作一篇杰作根本是无稽之谈。所以我在混音的时候最先想到要调整的就是音频的动态范围。如果是人声的话,也许会把压缩放在修音(修饰音准)和DeEsser(弱化人声中的”s”的发音)之后;如果是电吉他连接电脑并用虚拟音箱(GuitarAmp Simulators)做出的音色并且录音,则会把压缩放在虚拟音箱之后(先在没有任何后期混音制作的情况下找到音色,就像用真正的音箱来录音时的顺序一样,录音完成之后再对其进行处理)。
混音时,压缩、EQ等等这些处理步骤的先后顺序,与电吉他效果器的摆放顺序有异曲同工之处,即不同顺序的摆放会造成不同的声音效果,需要亲自实验才能知道自己究竟喜欢什么,但是我们喜欢的又不一定是实际的歌曲里真正需要的,所以实验不同顺序,最后找到适合自己音乐的声音才是我们最终要达到的结果。
一、首先把Ratio调整在3-5之间(即3:1到5:1之间)相对比较“柔软”的比例。对我而言这个比例是一个很舒适的起始点,当然把起始点放在任何一个比例,都是可以的,这只是为了给我们之后的调整一个参照,需要注意的是Ratio若设定为 1:1,实际上就是没有压缩。
二、设定Threshold:如果把它设定得比音频响度的peak(峰值)还高,compressor不会运作;如果设定得太低,则会一直运作,让音乐几乎一直处于被压缩的状态。调整Threshold的时候,比起一点一点、小心翼翼地调整,可以先把它降低,直到一个我们耳朵可以轻易分辨原版音频和被压缩音频的区别的地步
三、等你清楚地听到这两项设置会让Compressor对音轨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之后再慢慢地把Threshold提高或继续降低、调整你的Ratio,直到一个你听起来会合适歌曲的程度,当然之后还可能会经过很多调整!
四、这时我们可以调动听力,把压缩后的音频通过Make-up gain来补偿音量(有的compressor上也叫它output或者gain),使其达到与原版音频大致相同的响度(Cubase自带的Compresoor上有“auto”开关,开启时,它会自动帮我们补偿音量)。
五、手动调整Make-up gain时,需要留意compressor上output栏的量表,我们的输出不能达到或者超过0db(在数字音频工作站里,只要音量达到0db,我们的音乐在电脑上就会开始失真,称它为clipping现象)。发生clipping现象时,Compressor往往会给出相应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