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不同时期 古琴(乐器) 的形制有什么不一样吗?
琴体形制是传统古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其对演奏技巧、琴声表达和琴乐表现也有影响。 古琴(乐器) 至少有3000多年的历史,自创制至现在其形制不是始终如一,而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与现代 古琴(乐器) 形制基本一致的最早的 古琴(乐器) 实物是唐代 古琴(乐器) ,唐代以前 古琴(乐器) 的形制究竟怎样,目前还缺乏足够的实物证据。
目前考古发现最早的与现代 古琴(乐器) 形制较为接近的古代乐器,有1978年湖北随县曾侯乙战国早期墓葬出土的十弦琴、1993年湖北荆门市沙洋区四方乡郭店村1号战国中期墓葬出土的七弦琴、1980年长沙市东郊五里牌3号战国晚期墓葬出土的十弦琴、1973年长沙市东郊马王堆3号西汉早期墓葬出的七弦琴等,这些琴的形制与现代古琴有明显的差异:一是现代古琴为全箱式即琴体整体就是一个箱体,但它们都是半箱式;二是现代 古琴(乐器) 的琴弦都为七根,而它们的弦数有七根也有十根,并不一致;三是现代古琴的琴面上都镶嵌有十三个琴徽并且琴面平整,而它们的琴面上没有琴徽且起伏不平。
对于这种形制的古代类琴乐器与现代古琴的关系,现在学术界还有分歧,没有形成较一致的观点,主要看法有两种。一种观点认为它们是现代古琴的早期形制,但并不是同一系统,如:《中国古琴珍萃图集》,“它们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曾侯乙墓十弦琴,这是已知最为古老的华夏系的琴,另一类是郭家店楚墓与马王堆汉墓的七弦琴。这是已知年代较早的楚琴”;王子初《马王堆七弦琴和早期琴史问题》,“‘马王堆琴’与流传至今的‘古琴’应该是两个系统的产物”,“这种‘半箱式’琴,应该是流行于中国古代楚文化范围的一种‘楚式琴’”;郑珉中《七弦琴的原始阶段初探》,“曾侯乙墓与马王堆轪侯墓出土的琴,是琴,是弹拨乐器的一种,而流传至今的七弦琴则是弹拨乐器的另一种,两者是同宗异族的昆季,而不是前后者的关系”。另一种观点认为它们是现代 古琴(乐器) 的原始阶段,即现代古琴的前身,如:吴钊,“战国初期至西汉时代琴还处在比较原始的阶段,……其音响效果不会太好……整个音乐功能尚不发达,更重要的还是一种能发声的法器。取代法器,正式成为服务于艺术的乐器的过程,其发端大约在春秋之世。……大致在汉末魏晋之际……琴体完成了定型化的历史使命……经历唐宋至今其基本结构无太大变化” 。
至于 古琴(乐器) 是什么时间定型为现在古琴的形制,虽然学术界还没有较为准确的结论,但是通过对古琴的箱体形制、琴弦数量和有无琴徽三个方面的发展演变过程加以分析,可以大体限定古琴定型的时间范围。
关于箱体形制。东晋顾恺之所画《斫琴图》描绘了斫琴的场景,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所斫古琴的全箱体结构,郑珉中先生认为“用斫琴图上的琴论证晋琴的造型应该是较为准确的” ,说明当时的古琴已经是全箱式了。1960 年南京西善桥南朝大墓发掘出土《竹林七贤壁画》,“画中的琴,已是确定无疑地呈现出其成熟的风姿”,“画中的嵇康和荣启期所弹古琴上,已可清楚地看到‘全箱式’琴的造型和徽位”。另外,1990年发掘出土于山东章丘女郎山战国中期大墓女郎山彩绘抚琴俑、1936年河南南阳市草店大型西汉墓出土乐舞画像石中右门楣弹琴画像石和四川绵阳出土的多件汉代弹琴俑,表明汉代以前在中原和四川地区可能已经存在全箱式古琴了。
关于琴弦数量。古代文献中较早关于琴弦数量的记载主要有:《礼记》“昔者舜作五弦之琴”,《史记》“舜弹五弦之琴”,汉代杨雄《琴清英》 “舜弹五弦之琴而天下治,尧加二弦,以合君臣之恩也”,汉代桓谭《琴道》“五弦,第一弦为宫,其次商、角、征、羽,文王、武王各加一弦,以为少宫、少商”,汉代蔡邕《琴操》“五弦象五行也,大弦为君,小弦为臣。文王、武王加二弦,以合君臣之恩”。以上文献记载可以表明,在西汉早期古琴可能还使用五根琴弦,而到了西汉晚期古琴的琴弦数量已经基本确定为七根了。
关于琴徽。早期古代文献中,比较可靠的关于琴徽的记载有:“《中兴书目》:《琴经》一卷,诸葛亮撰,述制琴之始及七弦之音,十三徽取象之意”,嵇康《琴赋》“弦以园客之丝,徽以钟山之玉”,等等。现在已知的最早能清晰看到琴徽的实物资料是南京西善桥南朝大墓发掘出土《竹林七贤壁画》中嵇康和荣启所弹之琴,画中清晰表明这时期的古琴上已经有琴徽了。这些资料表明至迟到魏晋时期古琴已经有了琴徽;但在魏晋之前,特别是两汉时期的重要琴论文献中都没有明确提到古琴有琴徽,比如《史记》、桓谭《琴道》、杨雄《琴清英》、蔡邕《琴操》以及蔡邕《琴赋》、《风俗通义》等都没有提到琴徽,这表明在两汉时期古琴很可能还没有琴徽。由以上资料可知,古琴的琴徽可能产生于汉魏之际。